商品詳細
重器一把《慕古梨形》
家藏本山綠泥 200cc 作者:徐小明 國家級工藝美術(shù)師 所謂慕古,便是仰慕古人之作,臨摹其作品,以求傳達其中意義。此款梨形,便是慕古之作,器型敦厚,古味十足。 梨形 · 壺型簡(jiǎn)介![]() 馮先銘先生主編的《中國古陶瓷圖典》認為,“梨式壺,壺式之一,始于元代,流行于明代,因形狀似梨而得名”。耿寶昌先生在《明清瓷器鑒定》一書(shū)中也說(shuō):“梨壺——因造型類(lèi)似梨而得名。元代始燒造,其后歷明、清兩代,經(jīng)久不衰。”因而梨形壺自古便有之,此款梨型壺便也覺(jué)器度非幾。 本山綠泥· 泥料簡(jiǎn)介![]() 簡(jiǎn)介:本山綠泥,古名“梨皮泥“。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,燒成陶后現梨皮凍色(米黃色),產(chǎn)于黃龍山巖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,僅數厘米厚,位紫泥上層與巖板間,俗稱(chēng)“龍筋”,故本山綠泥又有泥中泥之稱(chēng),作為泥中泥的本山綠泥粘土含量較多,燒結溫度相對較低、燒制成功率相對較低。其礦物組成為水云母,高嶺石,石英及少量的鐵氧化物。 猜您喜歡 |
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
即日起可免費領(lǐng)紫砂壺資料